毛泽东、刘少奇致电八路军总部、各师、朱瑞并各省委等,提出要立即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。电报指出: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,八路军主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有转移地区作战的必要。为了在八路军主力转移至其他地区后,我党仍能在统一战线中有力地坚持与领导华北抗战,必须立即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下列游击兵团。在晋西北,除宋时轮支队外,再组织四个支队;在晋西南,组织三个支队;在晋东南,组织七个支队;在平汉路以东,组织若干支队。上述各支队至少各有一千人左右,各以八路军有战斗经验的主力一二个连作基础,由地方游击队及新兵编成。
《解放日报》发表陈云写的社论《到什么地方去学习》。社论针对延安有些新干部不愿参加工作,要求“长期学习”的现象,论述了干部需要掌握丰富革命经验的重要性。指出:今后应该确定一条章程、没有或很少工作经验的干部,不是光在学校里长期学习,应该先到工作中去学习。所以,要使没有工作经验的干部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进步,不是先进学校(抗大、陕公那种几个月训练的学校不在此例),应该先去工作。这篇社论收入《陈云文选》第一卷。
刘少奇在湖南省干部会议上讲话,指出: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这个问题,反映了生产力跟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,也反映了上层建筑跟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。在私有制度的社会里,这两个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;在社会主义社会里,这两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的矛盾。在我国,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确立起来了。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了,分配问题就大量地、突出地产生出来了。必须按照按劳付酬的原则,公平合理地分配人们劳动所创造的价值,以促进生产力的顺利发展。要很好地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、工人与农民的消费比例、国家预算的分配比例,以及部门之间、地区之间的投资比例、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比例等全社会中的分配问题。
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时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出:“社会主义总要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,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,当然也包括使整个国家一步一步地富强起来。像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,当然要对外开放,加强国际经济交往,但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国内。如果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村不发达,没有购买力,哪会有国内市场?我们看到,现在的政策正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有效的政策。他还指出:中国革命的历程已经证明,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,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。所以我们说要正确评价毛主席。毛主席的一生,成绩是第一位的,错误是第二位的。毛主席确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,给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。